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雨中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唯一仙!吾孙朱标有大帝之姿朱云朱元璋小说

大明唯一仙!吾孙朱标有大帝之姿朱云朱元璋小说

一颗蛋清 著

玄幻奇幻连载

洪武十年。平日里终年积雪、巍峨不动的昆仑之巅,此刻却雷电交加,无数紫色惊雷撕裂长空,轰鸣而下。雷光交织,犹如沸腾翻滚的海洋。在这雷海之中,黑发狂舞的朱云,手持精心炼制的紫薇罗盘,硬抗着一道道恐怖的雷劫。眼见天上的劫云愈发浓重,朱云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之色。“第八次雷劫果然非同小可,但愿我五百年的苦修,加上这紫薇罗盘,能助我渡过此劫!”朱云低声自语。五百年前的大唐盛世,他从后世穿越而来。原本只想做个富家翁,安享余生,却因缘巧合,悟透天地至理,一夜成仙,成为了这世间唯一的修仙者。修仙之路,逆天而行,问道苍穹。在这个世界修仙境界划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四层境界,层层递进,难度倍增。朱云资质非凡,但五百年的修行,也仅达到...

主角:朱云朱元璋   更新:2025-02-28 17: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云朱元璋的玄幻奇幻小说《大明唯一仙!吾孙朱标有大帝之姿朱云朱元璋小说》,由网络作家“一颗蛋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洪武十年。平日里终年积雪、巍峨不动的昆仑之巅,此刻却雷电交加,无数紫色惊雷撕裂长空,轰鸣而下。雷光交织,犹如沸腾翻滚的海洋。在这雷海之中,黑发狂舞的朱云,手持精心炼制的紫薇罗盘,硬抗着一道道恐怖的雷劫。眼见天上的劫云愈发浓重,朱云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之色。“第八次雷劫果然非同小可,但愿我五百年的苦修,加上这紫薇罗盘,能助我渡过此劫!”朱云低声自语。五百年前的大唐盛世,他从后世穿越而来。原本只想做个富家翁,安享余生,却因缘巧合,悟透天地至理,一夜成仙,成为了这世间唯一的修仙者。修仙之路,逆天而行,问道苍穹。在这个世界修仙境界划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四层境界,层层递进,难度倍增。朱云资质非凡,但五百年的修行,也仅达到...

《大明唯一仙!吾孙朱标有大帝之姿朱云朱元璋小说》精彩片段

洪武十年。
平日里终年积雪、巍峨不动的昆仑之巅,此刻却雷电交加,无数紫色惊雷撕裂长空,轰鸣而下。
雷光交织,犹如沸腾翻滚的海洋。
在这雷海之中,黑发狂舞的朱云,手持精心炼制的紫薇罗盘,硬抗着一道道恐怖的雷劫。
眼见天上的劫云愈发浓重,朱云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之色。
“第八次雷劫果然非同小可,但愿我五百年的苦修,加上这紫薇罗盘,能助我渡过此劫!”朱云低声自语。
五百年前的大唐盛世,他从后世穿越而来。
原本只想做个富家翁,安享余生,却因缘巧合,悟透天地至理,一夜成仙,成为了这世间唯一的修仙者。
修仙之路,逆天而行,问道苍穹。
在这个世界修仙境界划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
四层境界,层层递进,难度倍增。
朱云资质非凡,但五百年的修行,也仅达到炼神返虚之境,即地仙之境,寿命可达七八百年,挥手间移山填海。
而下一境界,炼虚合道,便是传说中的破碎虚空,一旦达到,即可化凡成仙。
然而,从地仙到破碎虚空,需历经九次天劫。
只有渡过九次天劫,方能成仙。
如今,朱云正面临第八次天劫的考验。
“轰!”
雷声震天,一道蕴含毁灭之力的蛇形闪电划破夜空,直劈朱云而来。
此等劫雷,一旦被击中,即便不死,也将重伤。
朱云见状,全力催动灵气,注入紫薇罗盘。
瞬间,朱云体外形成了一道紫色屏障。
“咔嚓!咔嚓!”
劫雷与紫色屏障激烈碰撞,发出刺耳的破裂声响。
片刻后,劫雷消散,第一道劫雷成功抵挡。
朱云长舒一口气,但紧接着,第二道劫雷降临......
雷劫持续了一日夜。
次日,天空放晴,朱云疲惫地落在地面,看着手中裂纹遍布的紫薇罗盘,陷入沉思。
第八次天劫的惊雷,一道强过一道。
他虽凭借紫薇罗盘勉强渡过,但法宝已毁,第九次天劫在即,他该如何应对?
“第九次天劫即将降临,若无紫薇罗盘,我恐怕难以渡过。修复此宝,少说需几十年,这可如何是好?”朱云皱眉苦思。
他已渡过八次天劫,深知劫雷威力。
第七次天劫时,他尚能从容应对,但第八次天劫,他已尽全力,法宝亦毁。
可想而知,不久后的第九次天劫,将是生死考验…
“唉,罢了,尽人事听天命。不过,我也该下山一趟,了断尘缘,以免渡劫时受因果干扰。”
几百年前,他穿越至一个名为‘钟离县’的农户家中,家中尚有双亲和一个弟弟。
他虽独自修行,但家族血脉应已延续,世间仍有他的亲人。
是时候了断这段尘缘了。
朱云打定主意,走向茅庐,准备收拾行囊下山...
应天城,皇宫深处。
夜幕低垂,宫殿内灯火通明,威震天下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今日在金碧辉煌的宫中设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家宴。
出席的人除了朱元璋自己外,还有一代贤后马皇后,太子朱标,秦王朱爽,晋王朱罔,燕王朱棣。
今日这场家宴,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往常的家宴,朱元璋总会询问几位皇子的近况,但今日,他却一反常态,手持一块古朴的玉佩,坐在龙椅上反复观看,眼神深邃,仿佛在回忆着什么,气氛变得异常神秘。
在好奇心驱使下秦王朱爽忍不住低声向马皇后询问:“母后,父皇那手中的玉佩是什么来路?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轻声回答:“这玉佩确实来路不凡,用你父皇的话来说,这可是朱家的宝贝。”
“朱家的宝贝?”皇子们心中一震,朱家的过往,他们再清楚不过,一个“穷”字足以概括。
他们的祖父母因贫穷而饿死,连葬身之地都没有,若非大伯施舍,恐怕连个安息之所都没有。这样的朱家,竟会有传家宝
太子朱标眉头微皱,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马皇后话语中的深意,试探性地猜测:“莫非这玉佩,不仅是传家之宝,还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不成?”
朱元璋此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标儿,你比你想象中的更接近真相。这玉佩,确实非同小可,它不仅是朱家的象征,更是我们朱家崛起的秘密。”
皇子们震惊不已,他们知道朱家的历史,却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转折。朱家,竟然隐藏着如此惊人的秘密。
马皇后似乎对这秘密有所了解,但她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朱元璋继续说道:“你们可知,鄱阳湖之战,我们为何能在劣势中逆转胜?
鄱阳湖之战,马皇后和几位皇子自然不会不知道。这是大明和陈友谅的最后一战,当时陈友谅方兵强马壮,并且占据长江上游地利。
而反观大明这边兵源稀少,又处在下游。
可以说,这场战斗怎么看都是大明这一边输的概率更大,但神奇的是大明最后竟然反败为胜了。
说到此处,朱元璋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仿佛在暗示着什么更加惊人的事实。
皇子们的心被高高吊起,他们急切地想要知道,这玉佩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力量,能够改变战局,又能给朱家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朱元璋缓缓站起,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皇子,声音低沉有力:“这玉佩的故事,也是时候让你们知晓一番了。”

这就是未来的永乐大帝?
看着突然窜出来的朱棣,朱云抬头认真看了一眼,见朱棣面相不凡,气度沉稳,身上似乎冥冥中有种非凡气质时,他心底不禁暗赞了一声。
难怪他后面会登上帝位!也就在朱云认真打量时,朱棣已经提着灯笼朝这边走了过来,并且边走边回话。
“我原本是想有事找大哥说的,但宫人们都说你在母后这边,所以就....二哥三哥?...父皇?...儿臣见过父王!”
因为天色已黑,所以在远处时,朱棣并不能看清朱标身边的人,只当是随行宫女和太监。
但此刻走近,借助灯笼的亮光,他才看清楚跟在自己大哥身边的,竟然是自己父皇、二哥三哥,以及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免礼吧!”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向朱云介绍道:“老祖,这是我家老四!”
“器宇不凡,不错!”
朱云笑着点评了一句。
朱云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现在自然是不用多说,听见朱云如此点评老四朱棣,他这个当爹自然是十分开心。
“老四,还不快过来拜见咱朱家老祖!”朱元璋笑着道。
“朱家老祖?”
听到朱元璋的介绍,朱棣愕然抬头看向朱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在刚才见礼的时候,他便看见了朱云,并且因为朱云长得比较年轻,他还以为这是自己父皇年轻时候欠下的风流债。
但现在,父皇却让自己给年轻人见礼?还尊称这年轻人是老祖?这简直就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一旁的标看到朱棣楞在那里似是有点不相信,他便赶紧出声解释道:“四弟,这的确是我朱家的老祖,同时也是一位修道有成的仙人!你不可无礼!”
“对对,老四,这可是我朱家仙人老祖,你赶紧见礼!”秦王和晋王也相继出声提醒道。
“还...还是仙人...?”朱棣本就对朱云老祖的身份感到不可思议,此刻听到朱标几人的话语之后,他更是瞪大了眼睛。
这世上还有仙人?而且还是自己老祖?
一连好半会,朱棣才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随后他又看了看自己大哥,自己的父皇以及二哥、三哥,当发现几人都一脸严肃的看着自己,似乎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他更加震惊了。
而一旁的朱元璋,见到朱棣就这样一直傻呆呆的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见礼,他顿时脸色一沉,立即喝道:“还楞在那干什么?还不赶紧过来给老祖见礼?难不成你以为咱跟你的几个哥哥会跟你开玩笑不成?”
“噢,噢!”被朱元璋喝了一声,朱标这也才反应过来,的确,从道理上来讲,或许自己的二哥三哥会跟自己开这种玩笑。
但自己的大哥以及父皇,尤其是对他一向威严的父皇,那是绝不可能跟自己开这种玩笑的。
看来这年轻人应该真是自己朱家辈分比较高的老祖,而且是一位修道之人!
心里猜想了一阵子之后,他也赶紧向朱云行礼道:“朱家子孙朱棣见过老祖,先前失礼之处还请老祖见谅!”
“无妨,带我去寝宫休息吧!”朱云摇摇头,笑着看了一眼朱元璋。
见状,朱元璋顿时会意知道朱云这是在表示自己不在意这些礼节。
于是,他也没有深究朱棣无礼的行为,只是淡淡道:“跟在后面吧,一起送老祖去寝宫休息!是!”
朱棣应了一声,连忙照做。
就这样,跟着朱云的随行人员又多了一名。
接下来的途中,朱标父子几人唯一依旧恭敬的朱云聊着家长里短,至于跟在后面的朱棣,此刻则是又恢复到了之前沉稳的样子。
中途,他也找了个机会跟晋王老三详细打听了一下朱云的情况,当得知今天晋王他们在洞天福地的经历以及马皇后返老还童的事情之后。
他差点惊掉下巴!...一行人接着往前。
也不知走了多久,当穿越御花园来到了靠近后宫一处花圃时。
朱元璋忽然看了看前方,然后恭敬的对着朱云道“老祖,就先委屈您在乾清宫暂歇息一晚,待明日,咱再去找人,在这后宫中为您修建一座宏伟的道观,供您居住!”
后宫中修建道观?此话一出,朱标以及朱樉朱惘朱棣兄弟兄弟四人,皆是一愣。
因为整个皇宫,从修建之初,无论是上朝论政的前殿,还是后宫丽人所居住的后殿,那都是规划定好的。
可以说,整个后宫之中,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可供修建道观,而现在朱元璋竟说要在后宫之中兴修一个道观...
‘看来父皇是准备将后宫之中的一些房舍推平,然后为老祖修建一座道观...’朱标暗暗猜想到。
也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已是开口道:“标儿,明日醒来之后,你就赶紧去办这事,这后宫屋舍随便你折腾,但一定要给咱修建一个最宏伟的道观!”
“嗯!儿臣记住了!”朱标点点头,对于这个突然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
自从见识过了朱云的滔天手段之后,他无论是从朱家后辈的私人感情,还是从心系天下的仁爱之心,他都巴不得朱云能够留下来。
相比这,推平后宫一些屋舍,兴建一座道观就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就在朱标已经在脑海里开始谋划该怎么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朱云却是突然出声道:“倒也不必这么麻烦,我不日便会离开,随便有一处屋舍休息便足矣...”
闻此言,朱标直接愣住,随即他目光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此时也皱起了眉头,和朱标一样,自从见识过朱云的手段之后,他就想着一定要拉拢住这位神通广大的老祖。
只要能拉拢住,别说朱家万世繁荣了,就是天下各处风调雨顺也不在话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想着在推平后宫兴建一座道观,将朱云给留下来。
而现在,朱云竟然说要走?
想到这里,他立即恭敬向朱云道:“老祖,如果您不喜欢大兴土木的话,其实就住在咱的寝宫也无妨。”
“而且老祖你好不容易和咱这些朱家后辈团聚,要不就多留一段时间?
或者直接留下来也行,咱愿意带领所有朱家子孙,永久供奉老祖您!”
作为一个性格坚毅且杀伐果断的帝王,平日里朱元璋就算是在马皇后和朱标面前,态度也未曾这么卑微过。
但此刻为了想留住朱云,他的姿态可谓是放的相当低了。
不过朱云却并未被他这姿态打动,依旧是摇了摇头,然后看着天上明月,解释道:“并非是我不想多久留,我渡劫飞升仙界在即,留在这尘世间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这次我之所以来找你们,也是为了了却尘缘罢了,所以你们也不要强求!”
飞升仙界?朱元璋和朱标几人同时一愣,眼中是既震惊又有些遗憾。

想到这里,宅心仁厚的朱标赶紧劝道:“父皇息怒,儿臣觉得这事可能应该另有隐情!”
“隐情?”朱元璋眯着眼睛看向他。
“是!”朱标点点头道:“这人能对我们朱家这一脉的事情对答如流,说明他确实跟我们朱家这一脉而颇有渊源!”
“而他之所以会出言不逊...冒认是我们朱家的...祖宗,儿臣斗胆猜测此人可能是脑部受过伤...”
“脑部受过伤?”朱元璋沉着脸看了朱标一眼。
“没错!”朱标点点头,沉吟道:“父皇你想,寻常情况下,哪有人敢随便说自己是别人祖宗?更何况如今我们这一脉乃是真龙之脉,皇家威仪不可冒犯,这种情况下,有哪个脑子正常的人敢冒认是我们这一脉的祖宗?”
“因此,儿臣斗胆推测这人应该是脑部受过创伤,所以才会这般胡言乱语!”
在大明这一朝如果说谁能劝动朱元璋的话,那无疑是马皇后和太子朱标了。
果然,在听完太子朱标这一番话后,朱元璋脸色缓和了很多。
“这倒也是,咱料想这世上也不会有正常人如此胆大敢冒认是咱祖宗!”见朱元璋怒火消除,朱标脸上也露出一抹笑意,道:“说起来,这也是天公不作美,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我们朱家同根同源的族人,但却脑部受过创伤!”
顿了顿,他话音一转道:“不如这样,父皇,我现在就派人去将这人接到应天来,看看太医署能否将其治好?这样也算是照拂一下这位族亲。”
“接过来...”朱元璋略微沉思了一下,随后摇摇头道:“算了,咱爹娘的忌日马上也要到了,咱刚好带着你们兄弟回凤阳去祭奠一下!”
“这样,你去太医署钦点一位医术好的太医,与我们随行,看看能否治好咱这位族亲!”
“好!”朱元璋做事是个雷厉风行之人,在下令要回凤阳祭祖之后。
第二日,他便带着几位皇子回到了凤阳。
一路上为了体察民情,朱元璋和几位皇子特意换上了便服,至于护驾的禁卫,也只让他们暗中保护。
如此,在凤阳闲逛了两三个时辰之后,朱元璋才带着朱标以及几位皇子以及禁卫军卫来到了县衙。
“微臣,凤阳县令...胡...”
朱元璋一行人刚走进县衙门口,胡县令便率人迎了过来。
因为对于朱元璋惩治官员的手段有所耳闻,在迎驾的时候,胡县令甚至紧张的双腿打颤,说话更是无比磕巴。
“哼,怎么,咱还能吃了你不成?”朱元璋冷哼着看了他一眼。
见他身形较胖,忍不住道:“倒是个好生养的人,微薄的俸禄也能吃这么胖!”
一听朱元璋意有所指,胡县令吓的更是冷汗都下来了,连忙道:“回陛下话,下官父亲是个屠户,比较心疼下官,逢年过节总会送点肉...所以才...”
朱元璋对付贪官的雷霆手段自然不用多说。
在没来到县衙之前,他的走访已经了解到胡县令是个为官比较清廉之人,此时说这些话也无非是敲打一下胡县令罢了。
见目的已经达到,朱元璋不动声色看了一旁的太子朱标一眼。
朱标闻言会意,连忙站出来和颜悦色道:“父皇,儿臣之前也调查过,胡县令的父亲确实是一位屠户,而且胡县令在任上确实比较清廉...”
胡县令见朱标‘求情’,也连忙附和道:“是是,太子明鉴,还请陛下明察!”
“这还差不多...”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朝着县衙里打量了一眼道:“咱那位族亲呢?可在县衙...”
听见朱元璋终于换了话题,胡县令瞬间长松了一口气,擦了擦汗道:“在的...自从陛下那位族亲来县衙认领之后,下官就一直好生招待,此刻已经让其在县衙大堂等候,请陛下随我来!”
“带路...”
“是...”
十几息之后,在胡县令带领下,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等人在县衙大堂见到了奏报中说的族亲。
一位面冠如玉、身着白衣、气质出尘的年轻男子正坐在县衙大堂中闲庭自若的品着茶。
这气质出尘的年轻男子自然就是朱云了。
在下山之后,他便按照记忆找到了当年朱家当年所在之处。
不过几百年过去了,朱氏老家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见此情形后,他立即用道法推算一下,发现他这一脉还有后人存活在世,并且大多数都聚集于金陵。
得到这一结果,朱云原本是想直接赶往金陵寻找的。
但恰巧在这时,两个官府的差役路过,见其在朱家老宅面前徘徊,便询问其和朱家一脉是否有关系,是否为朱家族亲。
闻言,朱云便立即明白了这是他这一脉的后人在寻亲。
为了省去招人的时间,朱云倒也没有隐瞒,直接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朱家祖上的信息,以及辈分排行说了出来。
这朱云起初口出狂言,差役都觉得这人脑子不正常,反常的是朱云说的信息都能对的上号,是又惊又喜,连忙将朱云请到了县衙。
再后来,胡县令又核对了一遍之后,便立即将此消息上奏给了朱元璋。
见到朱元璋等人走进来,朱云不慌不慢的看了他们一眼,随后一缕缕凡人所看不见的白气,悄声没入了朱元璋等人头顶,准备确认下是否为自己后人。
而朱元璋一行人,见到朱云如此年轻,纷纷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倒还好,虽然有点诧异,但倒也只是一转而逝。
毕竟他们已经通过奏报知道了此次来相认的这位族亲是个年轻人。
但另外几位皇子,秦王朱樉、晋王朱惘却是纷纷面面相觑。
“大哥...咱这位族亲是不是也太年轻了一点?”
秦王朱樉对着太子朱标小声嘀咕道。
闻言,朱标笑着摇了摇头未作回应,而是对胡县令使了个眼色。
看到这个眼色,胡县令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便反应了过来,连忙走到了朱云旁边,小声道:
“朱...朱公子...这位便是当今陛下还有太子以及几位皇子...赶紧起来见礼...”
“见礼?”朱云放下茶杯,笑着道:“哪有祖宗给晚辈见礼的,这岂不是乱了礼教?”
“啊?”朱云声音不大,但此刻整个大堂中人却是清晰可闻。

自幼在民间长大的朱标,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就拿吃饭这事儿来说,寻常农家汉子,若是一个月里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那至少需要十五斤大米才够。
然而此刻,当他听到老祖朱云说赤阳稻的一粒稻米就能顶得上这十五斤大米时,他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了起来。
一旁的朱云见状,嘴角不禁泛起一抹笑。
他之所以突然带朱标来参观这里的灵植园,就是为了让这位心地善良的朱标对修仙世界产生一丝兴趣。
如今看来,目的已经初步达成。
朱云朝前走了两步,伸手一指一株半人高、结着樱桃大小紫色果子的植株,问道:“你可知这又是何物?”
朱标还在为赤阳稻的神奇而震撼,听到朱云的话,连忙回过神来,顺着朱云的手指望去。
然而,当他发现这株植物与他印象中的任何植株都不同时,不禁摇了摇头,答道:“老祖,子孙不知。”
“这叫紫臾株,”朱云缓缓说道,“它十年开花,百年结果。
果实成熟之后,会蕴含丰富的灵力。
修道之人服用之后,可迅速恢复灵力;而普通凡人服用,则可消除百疾!”
“消除百疾?”朱标闻言,再次瞪大了眼睛。
生老病死,是每个凡人都必须经历的劫数,而其中最难熬的,莫过于疾病。
对于那些底层百姓来说,一旦病倒,很可能整个家庭都会因此陷入困境。
朱标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见过无数因为疾病而人财两空、亲人分离的人间惨剧。
而现在,眼前这株不起眼的紫臾株,竟然一颗果子就能消除百病?这一刻,朱标的心情再次变得激动无比。
朱云见到朱标如此激动,微微一笑,继续介绍道:“这株乃是呈祥草,三百年才会结一次果
但其果实服下之后,却能让凡间之人起死回生......”
“这是天星树,”朱云又指着一株高大的树木说道,“它虽然不会开花结果,但待到千年之后,其树枝会散发淡淡的星辰之力。
修行中人随身携带,可参悟星辰之力;至于凡人,则可延年益寿!”
“还有这株......”朱云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灵植。
而跟在后面的朱标,在听完这些灵植的神奇功效之后,整个人已经彻底陷入了震撼之中。
从一粒稻米便可顶一个月的九阳稻、一颗果子便能消除百病的紫臾株...等等...
可以说,老祖这田地里每一项灵植拿出去都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存在。
如果能有这些灵植,这大明百姓又何须再挨饿受冻?又何须再担心疾病难消?又何须再担心天下不能大治?
这样一想,朱标心神都有些激动了。
看着静静站立在前方的老祖,他忽的直接朝朱云跪了下去,声音有些发颤道:“老祖这里灵植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子孙看后心里是久久不能平息!在这里,子孙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老祖能够答应!你是想说让我把这里灵植改良拿出去推广,福泽于天下,对吧?”朱云笑着道。
“正是!”朱标点点头,然后神色郑重道:“自父皇登基以来,虽然已在努力革除旧疾,与民生息,但天下之大,百姓之多,人力总归是不能及也!”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百姓所过之日子,依旧是艰难无比,食不果腹,疾病缠身,饱受生活之苦!”
“而老祖这里灵植却是个个效用奇特,倘若能将这些灵植推广于天下,三五年之后,百姓绝对不会再会受衣食、疾病的困扰!天下也将迎来大治之景!”
“故,还望老祖能够成全!只要老祖能够成全,子孙朱标愿意为老祖做任何事情!”
朱标声音铿锵有力,言语中正气浩然,若是有旁人在此,定会为之动容。
并且,说到最后,朱标还给朱云重重的磕了三个头,以示诚意。
见到朱标虔诚跪拜的样子,也不忍不住满意点点头,虽然他在找人传承他道法时,有部分私心,希望朱家子弟能够传承。
但同时他也希望传承他道法的人,能够心底善良,造福苍生。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看中朱标的原因。。无它,就因为他心底仁厚善良,能够身居高位依旧能体谅民间疾苦。
见朱标还欲磕头,他赶紧一抬手,用法力拖着他站了起来,同时看向远方,有些感慨道:“后世子孙朱标,我知道你有一颗兼济天下的胸怀!”
“这些灵植物若如你所说,能推广出去,也必将会福泽天下百姓,但可惜啊,我不应答应你这个请求!
朱标听到朱云的拒绝,心中急切,作为储君,他习惯了遇到事情时保持冷静,但此刻却难以平静。
他急切地问道:“老祖,这是为何?”
朱云抬头望向苍天,眼中闪烁着深意:“因为大劫将至,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应对最后一道九重天劫,我必须全力以赴去准备。一旦全力以赴,就无暇再去将这些灵植从洞天移栽到凡间,所以,我无法答应你的请求。”
朱标点了点头,但仍有些不死心:“那老祖,可否让我来完成移栽一事?只要能将这些灵植移栽到凡间,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朱云微笑着摇摇头:“你?......这些灵植非同凡物,若想移栽,必须由身具法力之人慢慢改良,让他们逐渐适应凡间土壤。
否则,不到半日,它们便会枯萎死亡。”
朱云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标一眼,朱标心中一动,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朱云带他参观这个洞天的用意。他原本以为朱云只是想让他见识这些灵植的神奇,却没想到,朱云是在借这些能够福泽天下的灵植,激发他修仙的欲望。
“老祖当真是布局深远......”朱标苦笑一声,心中五味杂陈。
朱云并没有隐瞒朱标的打算,见朱标已经反应过来,他直言不讳:“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若想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传承我的道法,必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你好好考虑吧!”
话音落下,朱云没有多做停留,转身离去,将这片空间留给了朱标,让他静静思考。
朱标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将决定他未来的道路。

陛下的族人亲戚,这简直是逆天改命的VIP标签啊!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巨大的荣华富贵面前,凤阳县的一些百姓纷纷闻风而动,主动跑到县衙,告诉胡县令自己是当今陛下某某分支的远亲。
起初,胡县令几乎是亲自出马接待,生怕错过了真有可能是陛下远亲的“大人物”。
但接了几次之后,他就开始不当回事了,直接把这活儿甩给了手下的衙役去处理。
为啥呢?因为这陛下亲戚族人的事儿,总得有个真凭实据,不能光凭一张嘴皮子就成。
最开始来的那几户人家,虽然都姓朱,但和陛下那一脉朱氏的关系,简直比太平洋还远。
说白了,就是来碰瓷儿的。这种情况下,胡县令怎么可能还亲自去接待呢?
因此,当听到衙役的禀报时,他只能无奈地苦笑。
“去去去,问清楚他们的祖籍,要不是东乡的,直接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胡县令摆摆手,不耐烦地吩咐。
“得嘞!”衙役应了一声,麻溜地去执行命令。
胡县令正准备坐下继续翻阅县志,突然,又一名衙役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
这次,不等衙役开口,胡县令便抢先问道:“这次来的人又是什么皇亲国戚?说是陛下哪一门子的远亲?”
未落,衙役却摇摇头,一脸懵圈地说:“不是,这次来的是个修士,不过不知是哪个门派,他自称......自称是陛下这一脉的祖宗......”
“什......什么?祖宗?”胡县令直接被衙役这句话雷得外焦里嫩,整个人都傻眼了!
“啥玩意儿?祖宗?”胡县令瞪大了眼睛,差点没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应天,皇宫。
夜色渐深,朱元璋一向勤政,依然坚守在书房,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太子朱标在一旁默默陪伴。
“这两个月,各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朱元璋一边翻阅着奏折,一边随意地问道,“对了,标儿,咱们朱家的老祖宗,有消息了吗?”
朱标抬起头,认真答道:“回父皇,凤阳县县令已经开始着手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朱元璋点了点头,接着又补充道:“不过据那县令说,自从父皇您寻亲问祖的消息传开,县衙门口都快被冒认亲戚的人踏平了......”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冷哼道:“总有一些刁民想钻空子,你回头吩咐下去,如果再有冒认的,尤其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让那胡县令直接给我关进大牢,关他十天半个月的,尝尝这铁窗泪是什么滋味!”
朱标应声道:“是,父皇!”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又忽然道:“哦对了,咱寻亲问祖这件事,你让那凤阳县县令多费点心!”
“最近朝堂那帮文官又在下面搞一些小动作,说是要给咱编排一个朱熹后人的身份,以好证明咱是‘名正言顺’坐上这个龙位的...”
这程朱理学, 朱熹的名号有多响亮自然是不用多说。
若是能有朱熹后人这样一层身份加持,朱元璋的帝王之位无疑会更加显得名正言顺。
而且,因为朱熹在文坛的地位,这样也更方便笼络天下士子。
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朱元璋却十分不屑,打从他在起义称王开始,他就从未觉得自己泥腿子的身份有什么见不得光。
相反,他一直以自己泥腿子的身份登临帝位引以为傲。
因为在他看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除了汉高祖刘邦出身低微了一点,其他的数位帝王哪一位不是身世显赫之人?
而且就算是汉高祖刘邦,在起事之前也是一个泗水亭长,属于是有口饭吃的那种。
而自己却是出身贫农,幼年爹娘便饿死,几度沦为乞儿,以要饭为生。
如此情况下,自己却奋发向上,拼出了一番霸业,登临帝位。这一番人物经历载入史书, 足以让后人仰视了。
他又何须去自降身份,去让人给自己编排一个朱熹后人的身份?
“朱熹后人?”朱标闻言,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忍不住摇摇头笑道:“那朱熹乃是福建人,我们朱家乃是凤阳人,这如何能说到一块去?”
“可不是,但这群文官就是想给咱弄这么一重身份!所以,你回头让那凤阳县县令抓点紧,千万别让那群文官最后给咱编排一个莫须有的祖宗!”朱元璋哼哼一声道。
“是,儿臣知道了!”朱标点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件。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爷,这是从凤阳那边传来的急信,还请陛下过目!”
朱标接过信件,匆匆扫了一眼,脸色微微一变。
朱元璋注意到他的神色,问道:“何事?难不成是凤阳发生了什么民怨或者大案?”
朱标摇了摇头,然后道:“是凤阳县县令的手书,他在信中说寻亲问祖的事已经有些眉目了!并且还找到了一个可能跟我们这一脉同根同源的族人!”
朱元璋眉头一松倒:“跟咱同根同源的族人,这倒是挺稀奇的!”
朱标点了点头,接着道:“确实挺稀奇的,但有一点却很奇怪!”
“噢?此话怎讲?”
朱标苦笑道:“凤阳县县令在信上说,虽然找到的这人对于我们朱家这一脉的事情对答如流,但是这人却......却出言不逊,声称是咱这一脉的祖宗......”
朱元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当真是荒谬,冒认亲戚这事朕听说过,但冒认祖宗这事,还真是头一次听见,当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朱元璋一甩袖袍,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
朱标心里一惊,因为根据他多年的经验,父皇这种姿态,恐怕是动了杀心。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